2025-07-31

行业快讯



在2018(第十二届)中国冷链产业年会上,希杰荣庆物流执行总裁熊星明,中外运冷链物流总经理/招商美冷总经理陈海照,安鲜达物流执行总裁田立民,新希望集团鲜生活冷链总裁孙晓宇,夏晖物流中国区CEO林乐杰,河南鲜易供应链CEO范基元,顺丰冷运事业部总裁危平,中铁特货运输副总经理葛金华这8家十亿量级的企业大咖同台论道,并就中小型冷链物流企业面临的典型问题进行解答,探明行业发展路径。




孟祥顺在消费升级、碎片化服务等环境变化下,很多中小型企业无法满足供应链的服务需求,面临着缺人才、缺资金、缺信息化平台的问题。请陈总给我们指点下,站在国企的角度,中小型企业想快速发展转型,怎么拥抱资本,接受聚合?

陈海照:第一,事实上中国现代物流是在全球因素的推动下发展的,世界500强进入中国带来了现代物流的理念和需求。


第二,信息科技化。2000年是物流的起步阶段,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,2010年有了冷链。正是因为冷链的技术成型,所以大家发现了商机。


第三,资本的因素。资本推动了全球快速发展,也加快了冷链行业的发展和变化。今天大家也看到,坐在台上的有央企的,也有民企和外企的合作,都是因为资本的影响。


什么公司能够进一步发展壮大?我长期在国企做物流,结合以前的工作经验总结了八个字:“建网、进城、出海、淘金”。


首先我们要建一张网络,这个网络是虚实结合的网络,是资本实体的投资网络加上信息科技的网络,形成一个平台。在这个平台下,从简单的仓储+长途运输,进一步延伸到C端、小B、城市配送,即“进城”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,进口食品进一步释放,我们还要延伸到海外。


怎么样提供全供应链?我们在做好了全国实体网络的仓储、干线运输、城市配送等全面的服务平台基础上,能够延伸到海外,同时有了信息手段,就可以把我们的服务、产品放到线上。


未来,我们的想法是希望逐步把我们的仓储、冷链的网络,变成一个交易中心。我们将会专注于做客户的供应链,将全国网络平台里最好的、最新鲜的冷链食品展示给我们终端的客户。


也就是说,未来很可能有一天,只要是中外运冷链全平台的食品可以在线上下单,实现从产地直接到终端客户。同时,怎么样把中间的链路缩短,这可能是未来要思考的问题,这才是真正的革命性的成本下降,而不是简单的降本增效。


怎么合作呢?冷链是重资产投资的公司,我们致力于打造全国的网络,我们也会朝着智慧物流迈进,我们希望做到智慧冷链,不求所有,但求所用。


今天我也是第一次以中外运冷链的执行董事的身份亮相年会,以后中外运冷链会发生变化,我们的投资会进一步加快,我们的网络会更加健全,重要的是我们的信息手段会慢慢显现出来。


以宜家为例,宜家通过运用大数据的算法优化城市配送,可以以最快的速度送货上门并安装,未来这套系统将会运用到冷链上。


我们在资本、人才、信息手段上有一些优势,我们需要全国的合作伙伴,这样可以互补;我们也会建一个全国的信息平台,可以让更多的区域公司和我们合作;我们不会保有太多的车辆,我们会用非常高的标准,把我们的客户变成长期的合作伙伴,为客户提供供应链整体的服务。





张冰田总,之前您在百胜,现在在安鲜达,这是两个不同文化背景的公司,同时您又生活在大陆和台湾两个不同地域文化的背景下。在这样的背景下带领好上千人团队的重要因素有哪些?

田立民:2015年我退休回台湾后,通过和大陆冷链同仁的交流以及对冷链行业的关注,我发觉自己身体里流淌的血液和细胞,还是为这些事活跃和激动。我想激情热爱是打造一个团队相当重要的起始成分,而且要想清楚为什么要加入这个行业,这是第一点。


第二点,有激情热爱远远不够,有很多人激情热爱,到最后怀才不遇,觉得大环境太严苛,自己不幸运,但是不管怎么说还是回到这里。对每一个未来的成员,我有一个非常小的要求,就是服务意识。


我们是干服务业的,如果今天我面对一个客户提出来的服务需求,我在当时未能给出一个完善的解决方案,我一定会说对不起,我现在没有办法为你做到。但是,从别的方面,或许我能够为你做一些服务呢。所以从服务意识上,除了自己说不,很重要的是你有一个替代方案、后备方案的形成,这个在团队的打造上也非常重要。


这两点是我主要的心得,其实大道至简,回归本质,打造团队这件事情本身一点都不复杂,是一件很单纯的事情。如果自己本身有心,而且有知识,有技巧,你就大量的去做辅导与支持,同时再加上及时的认可。


最后,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座右铭,“喜怒哀乐之未发,谓之中,发而皆中节,谓之和;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;和也者,天下之达道也。致中和,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。”






郅英武华夏易通走过了12年,是一家从区域到全国又回到区域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。华夏易通与郑州报业集团投资成立了郑报易通供应链公司,联合河南十八个省辖市的18个报业集团,打通了冷链宅配的最后一公里。接下来的几年我们会在河南的18个地级市建立冷链物流基地,打通覆盖108个县城的2B+2C高效冷链运输网络。


华夏易通致力于打造中国冷链“河南模式”,建立中国冷链“河南标准”。想提升河南冷链物流整体的标准,基础设施非常重要。我们有一个很大的问题,近五、六年来我们跟20多个资本方在沟通,可是迟迟没有迈开这一步。


请问顺丰的危总和夏晖的林总,二位的企业刚刚喜结连理。作为一个区域性的公司,我们要不要拥抱资本?如果要的话,我们又应该拥抱什么样的资本?如何拥抱?

危平:第一个问题,要拥抱资本,这是一个肯定的答案,否则未来的发展会很艰难。


第二个问题,首先要对自己有清晰的了解,在未来整个战略规划里哪些能力比较欠缺且短时间内较难搭建,从而寻找在这些方面较强的合作伙伴,形成未来的互补,我认为这样的资本的拥抱就会真正形成一个合力。


举个例子,上周DHL团队跟我们进行交流,发现他们具备的能力恰恰是我们现在比较欠缺的能力,而我们的资源又是它欠缺的。所以自己要想清楚自己未来发展的规划,现在欠缺的东西是不是能找到好的合作伙伴,对自己的考验比较大。


林乐杰:企业家、创始人多有一种情怀,大家心里都有把企业养大,一飞冲天的愿景。但是在实施过程中难免有一些偏离原来的愿景,就要适时做出选择。你是更多的希望把企业抓在自己手里,自己做创始人、做老大,还是说顺应潮流,在这样一个潮流当中,在整个链条当中你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。顺势而为不失为一种选择,仅供大家参考。


不同的创始人有不同的情怀,没有对与错,只是说是公司不同发展的战略。对夏晖来讲,作为美资企业,在中国耕耘这么多年,也面临一个瓶颈,怎么样在本地拿到更多的资源。


在这个问题上夏晖做出了一个选择,找到了中国市场里在整个物流行业处于领军地位且有这样的资源,从整个服务客户的战略、思路方面都很匹配的企业——顺丰集团。战略契合、文化协同、资源互补是夏晖最后跟顺丰结成紧密合作关系的原因所在。






鲁敏夫:首先从两个方面跟大家做分享,第一方面,是三年多的工作总结。我们之前是冷链物流一体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,在作业当中对市场有一些认识,冷链物流集中度不够,70%的客户需求没有人提供服务,其它的物流企业更多的是争夺30%的合同客户。但实际上一般服务中小客户的企业容易做大,比如常温的顺丰速运做的非常大。


第二方面,是关于货运市场的运力和需求平台的反思。第一点是区域的零担共配,第二点是整车的车货匹配。第一要做实,第二要做大。做实就是要深入到运营里,提升客户服务,客户体验好了,事业才会持续。做大就是只有打造网络效应才能站稳脚跟,在此过程中,每一步都不会白费,这是我们对车配货、配平台的反思。


我们对物流服务有这样一个认知,大企业服务小客户,小企业大多数服务大客户,顺丰速运因为服务了千千万万的小客户而做的很大。请问危总,在冷链物流里顺丰速运怎么对标顺丰冷链物流业务的?

危平:最早顺丰是做标准快递的,现在我们也在转型。冷链这块也是做端到端,提供整个供应链解决方案,在冷链物流里现在有50%中小客户,50%是大客户。


针对企业的发展,我认为大小客户都应该有。根据以前我们的发展经历来讲,小客户越多健康度越好,大客户抗风险能力相对比较弱,所以发展策略里大小客户都会兼顾



刘培军:田总您是台湾人,为中国大陆的冷链做了很多的贡献。今年是冷链年会12年,12年里经历了风风雨雨,您也是一路看过来的,是什么原因让您在退休后重返大陆的冷链江湖?

田立民:从天时、地利、人和三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。


我认为天时到了,顺势而行也就是长江商学院讲的“取势”。


至于地利,在中国大陆冷流物流行业发展生机盎然,完全看不到它的极限在哪里。


说到人和,我的老板Marco亲自飞了一趟台湾,他跟我说,你在百胜没有实践的愿望跟理想,我这里都给你提供出来。





秦玉鸣:冷链大战已来,江湖战争即将开始。接下来中国冷链会迎来十年的快速增长,将赶超发达国家,各位大咖请问你们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?

29MAY
2015

泰康集团到访万科 双方期待加强合作

5月27日,泰康人寿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率领泰康集团60余人的高管团队莅临万科集团交流访问,郁亮率领万科高管团队向泰康集团介绍了万科近况,尤其是目前在转型方...

详细信息  >
-->